9月22日,在南京维景国际大酒店,VICTOR设宴欢迎前来参加2016Q1产品订货会的经销商们。一时间,高朋满座,觥筹交错。而坐在主桌正位,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则是今天晚宴的主角,80岁的羽球届传奇、VICTOR创始人、现任董事长——陈登立先生。
40多年前,陈登立曾经在味全就职,工作稳定,待遇也不差。直到有一次,他跟朋友打球,发现一颗羽毛球竟然要卖7块钱,那时差不多是上班族1天的薪水,而当时的羽毛球制作并不工整。当下他坚定“我有办法做得比他更好”,创业念头油然而生,随即全身心投入羽毛球的世界中。对于当时的创业经历,陈登立说:“首先就是先了解,先收集各种等级的羽毛球,有高档的,有低档的,各种品牌的羽毛球来加以解剖,看这个羽毛有多长,有多粗,还有这个球头是多大多重,先把它解剖分析起来,得到一个共同的点。”
1968年,陈登立先生成立“胜利羽毛球社”,开始量产羽毛球,将品牌命名为胜利,秉持“诚信、勤朴、求是、领先”的理念勉力耕耘。由于陈登立先生对羽球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品牌一下打开了知名度,许多当时的知名羽球厂商,都找上门,寻求合作。陈登立先生想得很远,长久以来,他一直很想做自有品牌,这样企业才能经营更久。即使有被抽单的威胁,他还是断然拒绝了日本大厂的订单,开始用胜利牌打进国际市场,成为百分之百的品牌制造商。
从当年的小工厂,发展到今天同时赞助韩国和马来西亚两支世界强队和众多国际一线球星的顶级品牌VICTOR,中间的过程并非顺风顺水。据VICTOR总经理陈庶元回忆,那个时候台湾只要一有台风就会发大水,工厂就会被水淹,而水退之后,由于线路泡水短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火,当年的工厂曾经多次遭遇火灾。每次看着被大火吞没的所有心血,陈登立董事长都一语不发,甚至想过放弃,好在他骨子里有着常人无可比拟的坚毅执着,最终靠着这股韧劲,坚持渡过了难关,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时过境迁,岁月如梭,从创立胜利品牌至今,47年过去了,陈登立董事长仍旧不忘初心。对于羽毛球的制造学问,80岁的他侃侃而谈,“制作方面比较复杂一点,虽然一个羽毛球,看起来做起来也差不多要20个工序,同时它都是一种不规则的一种东西,每一个毛片,都是不一样的,你想想看,每一个毛的弯度啦,直度啦,都是不一样的,那不一样的要把它分析成为相同的才能够做成同一个球,打出来的速度能够一致,飞行的轨道也要掌握住。”这份做羽毛球的专注与专业,VICTOR沿用于全系列羽球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今天,VICTOR已经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印度、德国设立公司和生产研发基地,销售网络遍布全球,为世界各地的羽球爱好者们提供着最好的羽毛球全系列产品。
说话说的慢,但陈登立先生,仍旧坚持一字一句说清楚。7年多前,他曾经因为高山症导致脑部缺氧,语言能力受到影响,但他仍不间断的进行自我复健,甚至每周固定打两次羽毛球,即使已经半退休,陈登立董事长还是很了解市场状况,爱打羽毛球的他还特地在公司楼上设立羽球场,提供给员工闲暇健身、研究测试羽球产品。
陈登立董事长谈及对VICTOR现在的表现能打多少分,他笑着说“八九十分吧,还有进步的空间”这位80岁的老人,如同当年一样,不止于现有的发展,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胜利在握,相信VICTOR定能秉承创始人的执着和专注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为世界羽坛和羽球爱好者们贡献更多卓著产品!